讀書使人明辨,書香更能致遠。為重溫習近平總書記致首屆閱讀大會賀信精神,“立身先立學,立學先讀書”,培養(yǎng)青年員工的閱讀習慣,扣好“以學為本”的“扣子”,公司持續(xù)開展讀書分享會。
鄭清蓮分享:《額爾古納河右岸》遲子建
本書由鄂溫克族最后一個酋長的女人用自己一生的經(jīng)歷來講述一個部落的百年興衰與變遷。同時代下,最后一個鄂溫克族部落的走向與“我”的一生仿佛重疊了。遲子建筆下萬物有靈:甘甜的樺樹汁,溫柔的馴鹿,漫山遍野的花,潺潺流淌的額爾古納河,哪一處不浪漫,哪一處不火熱。“流浪的是烏木楞,不變的是生活!边@本書讓我明白了每個人都會離開,每個人來到世上的開始是相同的,可離開又是迥異的,充滿意外的,我們要學會接受離別,我們終將在離別中度過漫長又美好的一生。
吳曉貞分享:《月亮與六便士》 毛姆
這部作品由英國著名作家毛姆創(chuàng)作,以法國畫家高更的生平為原型,講述了一個充滿矛盾和掙扎的故事。書中斯特里克蘭的選擇是令人費解的,他原本擁有一個舒適的生活,卻突然決定放棄所有,投身于藝術(shù)創(chuàng)作。他的這一決定引發(fā)了周圍人的不解和反對,但他堅定地選擇了自己的道路。這讓我深刻地思考了藝術(shù)與生活的沖突和融合。在這部小說中,毛姆用簡潔而深刻的文字描繪了斯特里克蘭的藝術(shù)之旅,他的生活雖然充滿了矛盾和沖突,但藝術(shù)理想?yún)s始終如一。他的堅持和執(zhí)著讓人感到震撼,也讓我不禁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追求。總的來說,《月亮與六便士》是一部充滿哲理的小說。它不僅讓我了解了藝術(shù)家的生活和創(chuàng)作過程,更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對生活的追求。
廖祥宇分享:《且聽風吟》 村上春樹
我是在一個閑適的夏日遇見的這本書,它著重描寫了日本青年的戰(zhàn)后生活,是對某個特定夏天混亂而盛大的一次追憶。它作為一篇不足五萬字的小說,其主要內(nèi)容是21歲的大學生“我”放暑假回到家鄉(xiāng),邂逅了一位左手沒有小指的女孩,彼此在最艱難的時刻給予對方力量,這種心靈上的支撐和慰藉超越了世俗的束縛與物質(zhì)的追求。在此情節(jié)的基礎上作者又添加了許多小插曲,比如撞車的好朋友“鼠”、幻想小說家哈特菲爾德等。這些人物的故事完全不按套路出牌,閱讀過程中是一陣又一陣的驚喜,讀到最后卻是深刻又高級的孤獨,就像我們,一生只過一個夏天,剩下的每一個夏天都是在與那個夏天比較。
李昀分享:《老人與海》海明威
《老人與!肥敲绹骷液C魍诠虐蛯懙囊黄衅≌f,該作主人公是一位老年的古巴漁夫,在連續(xù)八十多天沒有捕到魚后,他終于釣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,但這條魚非常強壯,拖著小船在海上游走了兩天兩夜不肯上鉤。老人用盡全身力氣,和魚進行了殊死的斗爭,最后終于用魚叉刺死了它,并把它綁在船邊。然而回航路上,老人遭遇了一群鯊魚的襲擊,他奮力抵抗,但無法阻止鯊魚撕咬馬林魚的肉體。盡管最后成功靠岸時馬林魚只剩下了骨架,但途中老漁夫展現(xiàn)出的不服輸、勇于面對困境并奮力克服的精神令人敬佩,海明威的“硬漢”文學和道德理想在此體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“人不是生來就是為了被打敗的,一個人可以被毀滅,但就是不能被打敗!边@種永不服輸?shù)亩肥烤窈头e極向上的人生態(tài)度值得我學習。
孫曉龍分享:《我與地壇》史鐵生
《我與地壇》講述了史鐵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(jīng)歷在地壇中靜靜思考和尋找內(nèi)心平靜的故事,他用細膩的文字描繪了地壇的美麗景色和寧靜氛圍,向我們展示了地壇這個廟宇和公園的多重角色,表達了他對生活的思考和對現(xiàn)實的獨立見解。史鐵生用心靈深處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敬畏之情,勾勒出了地壇的獨特氛圍,他在這里讀書、寫作、思考,尋找著象征了人們內(nèi)心的歸宿,許多人也來到這里,追求內(nèi)心的安寧和靈魂的升華。這本書讓我明白,與自然和諧相處、保持內(nèi)心平靜是一種重要的生活態(tài)度,通過讀書、旅行、與親友交流等方式,我們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內(nèi)心平靜,找到與內(nèi)心契合的方式,體驗生命的真正意義。
黃思凱分享:《紅與黑》 司湯達
《紅與黑》是司湯達的長篇小說中最優(yōu)秀、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。它展示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法國社會的廣闊圖景,通過教會、政黨以及各階級錯綜復雜的矛盾關(guān)系,對查理十世統(tǒng)治下的法國的政治斗爭、社會矛盾、人情世態(tài)、風土習俗等作了真實而又生動的描繪。紅色象征永不言敗的奮斗精神,黑色則是幻想破滅的黑暗絕望。一心希望擺脫貧賤地位報復上流社會蔑視的主人公于連,是煞費苦心、不擇手段的,他明明崇拜拿破倫,卻要當眾大罵拿破倫;他明明不信神靈,卻要把《圣經(jīng)》讀得爛熟甚至完全背誦。我不禁感慨:于連活得好虛偽好累。他為了爭名奪利戴著假面具來應酬所有人,為了飛黃騰達不惜用盡不光彩的手段,最終他也成為了破敗封建政治下的犧牲者。在那時的社會里,每個人都瘋狂地追求名利虛榮,可這些終是身外之物,只有真誠待人,不忘初心,才能不被蒙蔽雙眼,走上歧途。
張樂塵分享:《少有人走的路》斯科特·派克
《少有人走的路》這本書值得我們反復品讀,其中作者的觀點讓人頗有感觸,他說人生要有意義,要敢于選擇自己的路,不被別人影響;要勇敢面對內(nèi)心的恐懼和痛苦,而不是逃避;還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不要一味追求完美。讀完這書,我深刻地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: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軌跡,應該敢于做自己,不要盲目跟風。同時,也要學會直面內(nèi)心的困擾,因為只有克服困難,我們才能真正成長?偟膩碚f,這本書給了我許多啟發(fā),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人生的意義和內(nèi)心的力量。我相信,只有敢于做自己,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。
以書賦能,“閱”向未來。下一步,公司將持續(xù)豐富活動形式,營造濃厚學習氛圍,深入推進書香“機電”建設,引導員工厚植文化底蘊,以學促干、以干踐行,不斷提升精神境界與文化素養(yǎng),為公司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貢獻智慧力量。(文/吳曉貞 鄭清蓮)